2018年,《旅行青蛙》在日本火爆时,很多人惊讶于这样一款“几乎没什么操作”的小游戏,竟能让无数年轻人心心念念地等待小青蛙的“明信片”。几年后,在韩国,年轻人却同时为另一种App疯狂:BerryFilm,这款主打奶油低饱和质感的拍照软件,让TikTok和Instagram瞬间变成“千禧复古场景”。
两个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应用,却揭示出了同一个真相——在日韩,氛围感可能比死磕功能更有价值,而用户愿意掏钱买下这种“感觉”。
日本用户的消费习惯里,有一个很明显的关键词——治愈。不论是极简手账、日记类App,还是慢节奏的放置游戏,日本用户愿意为一种能带来情绪陪伴的“氛围”买单。
在日本的高压社会环境中,这类应用提供了一种心理慰藉。与欧美市场强调效率、功能性不同,日本用户会因为界面美感、字体氛围乃至操作的“细节质感”、应用提供的情绪价值,而转化为长期付费订阅。
与日本的“治愈”不同,韩国用户的核心是快速追随潮流、获得社群共鸣。这直接体现在热门App的类型上:滤镜相机、美颜自拍、追星互动社区、短视频工具等。
韩国市场的用户经常会因为某个K-pop偶像代言、或者某个“爆款滤镜”流行,而快速涌入一款应用。榜单前列的摄影类、美学类工具就是典型代表。
这种现象背后折射的是韩国文化中极强的“趋势效应”和“社群效应”。用户不仅仅希望个人体验氛围,还希望借助一款App,分享给朋友、在社交平台上参与潮流话题。因此,韩国用户愿意为氛围买单,不是为了单纯的美感,而是为了在社群中获得身份认同。
👉 从这两点能看到,日本和韩国虽然都爱“氛围感App”,但驱动力截然不同:
虽然日本和韩国用户的付费逻辑有所不同,但现象级“氛围感App”往往具备几个共通特征:
2017年走红的《旅行青蛙》,在日本被称为“佛系养成游戏”的代表。它几乎没有复杂玩法,玩家所做的只是在青蛙出门旅行前帮它准备好行李,然后静静等待它寄回明信片。
BerryFilm 是一款小众但人气极高的拍照App,它模仿胶片相机的风格,提供独特色彩滤镜和复古特效。与主流的美颜相机不同,Berryfilm 主打的关键词是 “氛围质感” —— 低饱和度的色彩,极具Z世代社交吸引力。
产品设计上更适合“治愈风”“极简风”,辅以低频但长周期的付费模式。
重在榜单冲击和话题营造,商业模式偏向短期爆发+长期滤镜/订阅升级。
开发者需要结合灵狐数据等工具,判断不同市场用户在下载留存、订阅转化上的表现,制定不同增长节奏。
在App市场的全球化浪潮中,日本和韩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样本:当功能需求退居二线时,情绪和氛围本身也能成为核心卖点。
当我们理解了这种“情感密码”,就会发现:氛围感本身就是一种硬需求。未来谁能更好地解读不同文化下的氛围逻辑,谁就更有机会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。
无论是分析不同国家的下载趋势还是评估用户 保留 以及收入结构, 灵狐数据提供一站式海外分析工具,涵盖市场整体指标和详细用户指标。本文引用的下载排名、留存曲线和收入数据均来自灵狐数据的实时数据看板。
📊访问灵狐数据官网,探索更多维度分析,为您的产品制定精准的全球增长战略。
📚推荐阅读: